去年2009年發生的美國牛肉進口協議事件,現在想起來,或許對我來說,是個小小的改變的開始。
從開始使用網路到現在,總是會到處蒐尋閱讀著各種資訊。對於有著資訊恐慌症的我,現在幾乎是沒有網路不知該怎麼活似的。工作、休閒、閱讀,幾乎都離不開網路。慢慢的,就像閱讀的書,會開始有著固定的對象一樣,我也開始會固定追蹤收看著某些人的言論。這當中,有許多是我自己不太懂的東西,政治的、社會的、歷史的、人文的、經濟的、思考性的等等。閱讀著、吸收著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是種視野的開發,也是思維範圍的擴大。對於這些固定閱讀著的東西,或許是因為覺得基本的價值觀判斷,以及論述的論點與邏輯都是OK的,所以我也似乎都是單向性的接受著。
於是,我犯下了個不應該的錯誤。即使是當初自己篩選過的閱讀來源,其實也不應該只是全面性的接收,而是要隨時再去思考、求證的。對於我所不熟悉、不懂的東西,或許我的求證能力有限。不過,這次的美國牛事件,倒是給了我這樣的機會。
不因為別的,正好是因為我對於這個題目的熟悉,於是,讓我重新的認識到,原來自己過去已經不知不覺得陷入所謂的網路名嘴的言論當中。因為有著自己多年來的生物醫學科學訓練,所以我能夠輕易的看穿這些網路名嘴言論當中的可笑之處。也才發現,原來有許多這樣的人,平時批判取笑電視名嘴不遺餘力,自己卻正在幹著跟這些名嘴一模一樣的事。明明非專業,卻依照自己的偏見大發議論,還會互相吹捧彼此的言論與網頁,形成一股似乎是網路民意的態勢。也因為自己對這個題目的熟悉,讓我能夠輕易的找出這些言論當中的漏洞之處。卻才發現,若是他們對於這個事件的立論是如此的漏洞百出,那麼過去其他的言論呢?
於是,我發覺,好吧,也或許是我的偏見,我發現有許多人,似乎有著特定的傲慢,認為自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通的,就像那些電視名嘴一樣。以前看麥克克萊頓的小說當中提到,”在MBA的訓練當中,必定有著某些致命的缺陷,讓他們以為自己是應該要去管理他人的,他們就是高高在上的”。而我現在發覺,這樣的缺陷,似乎特別容易出現在經濟學、政治學、企管領域的人。
經濟學家常說,經濟學就是人的行為反應。可是就連動物行為學、人類學、人類行為科學、心理學、精神醫學這些專門科學領域的人,都不敢說已經完全了解人類的行為,憑甚麼經濟學可以自稱是人類的行為科學?即使是將經濟學當中的一些理論,套到動物行為上的一些應用,也是近幾年來才有的事情,還產生一堆新奇的名詞,例如演化經濟學?所以,Again,憑甚麼經濟學家認為他們可以解釋或決定所有的事?美國牛肉的風險問題,是純粹的醫學科學問題,憑甚麼要將政治考量、經濟策略放進來?套句某名嘴過去的話,還真是”狂牛退散、經博好威”啊!
美國牛事件當中,好笑的事情還真不少。有過去恥笑別人英文差的人,連一份狂牛症發生國家列表當中的奧地利與澳大利亞的國名都分不清楚;某名嘴級的右派菁英搞不清楚台灣反對進口的牛肉項目到底是哪些,而一直在碎碎念說牛排多好吃台灣早已有進口等等。驀然之間我發覺,這些往昔的邏輯強人是out of mind了嗎?
所以,當我看到這些人之前所批判的問題,其實一一出現在他們自己的行為當中時,我知道我該有一些改變了。於是,就像我信仰evidence based medicine一樣,我只願意接受有實質產出的東西,而想要開始遠離這些嘴砲。一如我對於媒體的厭惡一樣。我知道媒體存在的必要性,但這並不能減少我對於媒體與媒體人惡質一面的厭惡。於是,我開始以人廢言,砍掉了某些固定追蹤的blog,看到某些人的名字自動跳過他的言論,某些論壇或是留言板只是定期去看看就算。我也不認為這樣會損失些甚麼,因為我相信在現在資訊流通的程度下,有價值的東西,自然會有多重的管道進到我的閱讀範圍的。
我只是個nobody,沒有任何的影響力,而相對的,我也不想再被某些crap所影響。過去這一兩年來,這樣的情形其實已經有好幾次,網路的是一個,約翰奈斯比是另一個。說實在的,眼看著過去的偶像變成如此墮落其實並不好受的。
想起J. D. Salinger在小說<Catcher in the rye 麥田捕手>裡說的:”我想我寧願當個又聾又啞的人”。這陣子又重新回頭看了Ghost in the Shell的Stand Alone Complex。我想,我不能改變甚麼,至少,在沉默螺旋效應當中,我盡量試著當個清醒的人。
雖然,通常清醒的人,常常比較痛苦。
留言列表